近期披露的三季報顯示,能源類上市公司今年業績普遍向好。以煤炭為代表的傳統能源企業發揮“壓艙石”作用,在擴大優質供給政策的推動下,前三季度凈利潤維持高增;隨著新型能源體系加速構建,風電、光伏等新能源領域也是景氣不減。
國家統計局昨日發布了今年前三季度的國民經濟數據,其中能源消費穩步增長,能源消費結構繼續改善,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持續提高。
傳統能源生產保持穩定
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面對全球能源供需持續緊張的嚴峻形勢,今年前三季度,我國規模以上工業煤油氣電等主要能源產品生產均保持穩定增長。
煤炭生產企業持續加大增產保供力度,擴大優質增量供給,充分發揮兜底保障作用。前三季度,規模以上工業原煤產量33.2億噸,同比增長11.2%,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7.5個百分點。
油氣生產保持穩定增長,油氣企業繼續鞏固增儲上產良好勢頭,保障油氣自主供應基礎。前三季度,規模以上工業原油產量15375萬噸,同比增長3.0%;天然氣產量1601億立方米,同比增長5.4%。
電力生產平穩有序。前三季度,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6.3萬億千瓦時,同比增長2.2%。其中,火力發電量4.4萬億千瓦時,同比增長0.5%;水電、核電、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發電1.9萬億千瓦時,同比增長6.5%。
產銷量提升帶動傳統能源公司業績穩健增長。截至10月24日,申萬煤炭與石油石化行業有19家公司披露三季報業績預告,凈利潤全部實現同比增長。煤炭龍頭陜西煤業前三季度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278億元至287億元,同比增長96%至102%;油氣龍頭中國海油前三季度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1078億元至1098億元,同比增長104%至108%。
優秀的業績表現引發二級市場資金追捧。今年以來,申萬煤炭行業指數累計上漲23%,陜西煤業、山煤國際、兗礦能源今年以來漲幅均超80%。
新型能源體系加速構建
發展非化石能源是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主要途徑,也是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。經國家統計局初步測算,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同比增長2.5%,其中,非化石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較上年同期提高0.6個百分點。
10月9日,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印發《能源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提升行動計劃》的通知,提出到2025年,建立完善以光伏、風電為主的可再生能源標準體系,研究建立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標準體系,加快完善新型儲能標準體系,有力支撐大型風電光伏基地、分布式能源等開發建設、并網運行和消納利用。
近期,潮州、汕頭、唐山等地紛紛發布海上風電建設規劃,其中潮州擬規劃2個海上風電場址,初步規劃總容量4330萬千瓦。業內預計,隨著產業鏈持續降本優化以及市場化競價的悲觀預期逐漸減退,后續海上風電裝機有望恢復高增長態勢。
從業績表現看,今年光伏、風電等新能源領域延續較高景氣度。申萬光伏設備與風電設備行業有19家公司披露三季報業績預告,其中16家同比實現增長。硅料和電池組件龍頭通威股份預告前三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217.30億元,同比增長265.54%。
對應到股價上,非化石能源板塊同樣是市場明星品種,通威股份、晶科能源等千億市值公司今年以來錄得不同程度漲幅。
煤炭消費轉型升級成關鍵
首創證券化工行業首席分析師翟緒麗表示,雖然從中長期趨勢上看,煤炭消費占比會持續走低,但目前煤炭在價格、能量密度、儲備、輸出穩定等多方面仍占據不可替代的優勢。未來3至5年內,煤炭仍是最主要能源消費品這一基本現實可能不會改變。
“在控制煤炭退出節奏的同時,提升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就成為關鍵。其核心主要是通過科技進步,推進煤炭安全、高效開采,清潔、低碳利用。隨著煤制油、煤制烯烴、煤制乙二醇等現代煤化工技術快速發展,煤炭作為工業原料的屬性將越來越突出。充分發揮煤炭的原料功能,可進一步拓寬煤炭利用方向、途徑和范圍,不斷延伸產業鏈和提高附加值。”翟緒麗說。
翟緒麗認為,新能源與傳統能源更替的進程是漫長的,但未來是屬于新能源的,風電和光伏在我國及全球能源結構中的占比會繼續增大。國內新能源企業跟隨行業發展浪潮幾經沉浮,目前已逐漸在產業鏈多個環節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,這些公司的投資價值值得關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