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報記者 蘇向杲
10月24日,記者從人保資本獲悉,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(下稱“廣汽埃安”)近日完成A輪融資。該筆融資創下國內新能源整車行業最大單筆私募融資紀錄,融資額達182.94億元。本輪融資由人保資本領投,農銀投資等53家機構參與其中。
據《證券日報》記者梳理,目前頭部險資機構紛紛布局新能源行業,包括新能源汽車、儲能、光伏、風電等眾多細分行業。從險資二級市場持股情況來看,截至二季度末,險資持有的新能源概念股(東方財富概念板塊)超過924億元。險資通過長期股權、債券、資產管理計劃等方式投資新能源行業。
在受訪險資人士看來,在“雙碳”背景下,新能源行業的核心賽道長期增長前景廣闊,但仍應密切關注以下幾點投資風險:一是新能源板塊技術迭代較快,要警惕新舊技術切換帶來的風險;二是新能源汽車、光伏等產業具有一定的周期性,要跟蹤產業發展趨勢;三是要關注政策風險,包括國內的相關政策和其他國家貿易政策的變化。
險資積極布局新能源行業
近年來,險資積極布局新能源行業,并將對該行業的投資歸類到綠色投資項目下。上市險企近期披露的數據顯示,截至三季度末,中國平安綠色投融資規模約3198億元,中國人壽綠色投資規模超過4000億元。中國人保也加強對綠色低碳領域的投融資服務。
從險資布局新能源行業的方式來看,一家中型險資機構總經理對記者表示,近年來險資通過綠色證券、綠色債權等渠道積極探索、布局新能源行業。實體企業在綠色轉型過程中,一方面,險資可以依照市場化定價方式為其提供融資需求和金融服務;另一方面,可以有針對性地參與綠色技術轉型,降低融資成本,發揮險資在社會低碳化轉型資源配置中的作用。
中國太保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,“綠色低碳項目建設周期長、投資規模大、風險可控、收益適中,與保險資金期限長、規模大、來源穩定、風險承受能力低等特性完全契合。保險資金參與綠色投資,為我國經濟向綠色化轉型提供融資支持,不僅是保險業服務民生、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措施,也是保險機構獲取穩定投資收益、保險資金實現保值增值的有效手段,更能提升保險資金的資產管理、配置能力。”
從二級市場來看,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,2019年至2021年,險資對A股新能源板塊持股市值(統計保險機構進入前十大流通股股東的持股市值)分別為741億元、821億元、1017億元;重倉股個股數量分別為81只、87只、113只。持股險資機構包括中國人壽、中國太保、新華保險等眾多頭部險企。
除股票外,債權投資計劃等另類投資是險資布局新能源行業的重要抓手。人保資本表示,公司以另類投資支持新能源基礎設施建設、能源體系轉型升級、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發展,累計投資規模超過350億元。
需防范三方面風險
從新能源行業的投資價值來看,險資普遍看好其長期投資價值。
“科技與創新成為不可逆的時代主旋律,我們會持續關注‘雙碳+大健康’長期成長賽道,著眼于獲取中長期超額投資收益。”泰康資產副總經理、首席投資官邢怡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。
“‘雙碳’目標下,光伏等新能源板塊已經展現出良好的經濟性和成本競爭力,未來需求會進一步擴張,帶動上游原材料、中游設備制造、下游消費和運營的擴張,此外,儲能、特高壓、氫能等都有較好的發展前景。”上述險資機構總經理表示。
盡管新能源行業投資前景廣闊,但目前險資投資該板塊依然有諸多難點。有險企人士指出,主要難點有三方面:一是股票投資較為直接,但股票市場波動較大,消耗保險機構償付能力,要求保險機構有較強的資本實力;二是債權投資計劃是較為常用的一種投資方式,但面臨著收益率與險資要求不匹配的難題,三是險企對該行業的投資和風控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。
陽光資產、昆侖健康保險等險資機構也對記者表示,投資新能源行業需關注技術迭代風險、市場主體競爭激烈及產業周期的風險、政策變化帶來的風險。